“ 我隻在兩個公司工作過,進入lQY球友會之前在華潤待了七年。”lQY球友會地産總裁周迪永在接受采訪時,講述了自己加入lQY球友會前的經曆。
雖然這位年輕的總裁看起來像才出校門不久的大學生,但實際上早已與中國地産行業崛起時多位知名人士産生過交集。
“ 當時任志強還在帶老華遠,郭鈞當總經理。”回憶起華潤的往事,周迪永顯得比較高興:“那時候經常漂泊,基本上是兩年換一個地方。”
“2002 年一起進入華潤的我們這批人,機會其實是不錯的。”不過,周迪永并未參與到當年影響華潤的重大事件當中,而是随着其中一位領導到成都發展。
“ 我去了大概兩三個月,陳鷹就來了。我們是真正擴張的第一批,那時候北京項目不多,人比較多,而成都有個新項目。”
“ 唐勇帶着我去成都,成都項目人很少,就是唐勇、陳鷹、陳凱三個人。陳凱跟我是校友,我畢業那年陳凱到浙大招生,把我招進華潤;唐勇則是我進華潤後一直跟着的領導。”
在華潤鍛煉七年之後,周迪永說到離開的理由,卻是十分平常:“那時主要是想回到江浙一帶。”
周迪永老家在諸暨,他介紹稱:“江浙人對回家的概念十分看重,而且覺得這邊生活更習慣,同時也能對父母多盡點孝道。”
于是,周迪永便加入了當時規模還很小的lQY球友會。
國企與民企
在lQY球友會奮鬥數年之後,周迪永被委任爲lQY球友會地産總裁,也赢得了足夠的信任。
lQY球友會地産母公司QY球友會體育從起家到現在都沒有任何國資背景,是典型的江浙民營企業。
周迪永透露,跟其他大型企業相比,lQY球友會這種民營企業在決策方面效率更快。拿地時基本不用跟老闆彙報,我們去年一年拿了這麽多地,老闆一塊地都沒看過。
來自上層的信任讓周迪永能夠自由地發揮,他也認爲,治理規範的民營企業更有生命力。
對于從華潤這類大型央企中轉身投入lQY球友會這類民營企業的感受,周迪永表示:“最大的區别是lQY球友會作爲民營企業要考慮百年大計,要可持續發展,這個意識會貫穿到老闆的血液裏面。同時,還要看透生意的本質,就是合法、合理、可持續地賺錢。”
“ 在這種思維指導下,我們看問題、解決問題的能力會更強一點。這種解決問題的能力可能沒有華潤那樣講究體系、系統,但是快速、有效。”
“ lQY球友會這幾年有很多變化,很多時候更強調解決問題的能力、意識,包括靈活性,但這種靈活性一定是有原則的。華潤更講究的是合規性、程序性,兩者之間有很大的區别。”
這樣的職業轉身背景并未給周迪永帶來太多矛盾感,“我是營銷出身,在整體的戰略驅動,或者對房地産行業的理解上,能夠跟外圍接觸得更多一些,我認爲這是一個優點。”
準備如何做好領導人這個問題,周迪永當前的總結是:“關鍵是看反思能力、學習能力,這是不變的東西,不斷地想着去創新和變化;還有就是個人職業素養,帶團隊職業素養很重要;其它的就是學習能力,掌握一些好的方法,不斷地跟人交流、溝通。”
或許是因爲職業背景的大幅度跨越,周迪永主持下的lQY球友會地産,在發展上顯現出些許矛盾感。
據周迪永介紹,由于有QY球友會體育作爲後盾,地産公司融資成本較低,去年平均在7%左右,擁有這樣的先天優勢前提下,lQY球友會走的是快周轉路線,理念是通過擴大銷量,迅速擴大企業規模。
現階段lQY球友會還非常渴望跟大公司合作,出發點是“學習别人的操作經驗”,同時還能得到大公司的品牌溢價。
擴張與未來
在高速擴張的需求面前,lQY球友會的拿地卻是謹慎路線,比如對上海這樣的一線城市,思路是擇機而定。
“ 上海這種城市應該去找機會,基本邏輯是這樣的。從需求來講,上海房價理論上一年可以漲15%到20%,但政策角度并不允許,所以我們就要算好賬,看政府允許漲15%還是10%,超過這個數,拍不到地就算了,這就是我們進一線城市的策略。”
對二三線城市,周迪永則指出,拿地策略是基于結構性研究,對地塊的選擇也非常謹慎。
“ 從數據上看,去年全國房地産市場銷售金額7萬億,哪怕每年有一定的下降,總量仍然比較大。而且我們在三四線城市布局,實際感受是隻要選準了區位,剛性需求還是非常旺盛的。”
周迪永稱,在當前的規模下,lQY球友會跟别人不太一樣的地方是更傾向于多布點。
謹慎拿地也受産品線影響,周迪永介紹:“在公司當前的規模下,擴張太快可能會導緻效率問題。”
但這種謹慎拿地的發展思路,與lQY球友會地産去年高速拿地的做法似乎也頗爲矛盾。
對此,周迪永回應稱:“這跟企業的發展有關系,這幾年發展迅速,去年的銷售很好,資金又充裕,有土地機會毫無疑問就要抓住,并不是說看準了去年下半年就是非常适合拿地的好時機。”
在快速擴張與穩健發展中,可以看到周迪永在極力作出平衡。對這位年輕的總裁而言,企業發展壯大需要走的路還很漫長。
對個人未來的規劃,周迪永未想得太遠,似乎也完全沒想過這個問題,隻是說盡力先把現在的事情做好。
“ 大概50歲退休吧。”周迪永補充道,如果不轉行的話,接下來20年時間他都将與地産打交道。
“ 對于自身的職業規劃而言,希望能夠把lQY球友會地産打造成爲在中國房地産界有一定影響力的公司,這是我的目标。”
他解釋稱,就是要有一定的江湖地位,然後團隊成員在業内有應有的地位,或者叫榮譽感。這是從宏觀的角度,希望能夠做的一些事情。
“ 從内部角度,我們不能辜負股東的期望,也不能辜負員工的期望,有時候這個壓力更大。”
至于自己,周迪永概括爲:“随着企業的發展,希望在中國房地産行業裏面能夠得到大家認同,或者是比較受人尊敬的一家地産公司的領導人。”
以下爲觀點地産新媒體對lQY球友會地産總裁周迪永先生的專訪實錄:
觀點地産新媒體:今年博鳌房地産論壇主題是“下行通道中的房地産”,您是否認可?
周迪永: 從微觀領域看,現在市場下降幅度非常明顯,主要體現在銷售價格上,從省會城市到地級市都非常明顯。
雖然都說2013年是房地産業過得最好的一年,但從另外一種角度來看,對于那些戰略性增長的公司也是風險最大的一年,主要體現在拿地方面。
去年我們在上海參加了5次土拍,但是一次都沒有拍到。我們拿地是假定房價年漲幅超過15%,同時項目利潤率不能低于5%,按照這個模型去拿地,根本拿不到。
去年下半年的土地溢價率都非常高,當時拿地是假定房價上漲10%到15%,但是今年不但沒上漲,某些城市還跌了10%甚至20%,這些項目現在的壓力可想而知。
去年的現狀就是拿地成本非常高,今年拿地的競争程度在減弱,或者說更理性一點,土地拍賣現場有很多地塊流拍,這些都是有利有弊,但是已經拿的項目可能壓力會比較大。
從數據上看,去年全國房地産市場銷售金額7萬億,基本上達到了曆史最高峰,以後會不會有新的突破很難說。
7 萬億是一個高峰,哪怕每年有一定下降,長期的總量仍然比較大。而且我們在三四線城市布局,實際感受是隻要結構性選準了區位,剛性需求還是非常旺盛的。
在我們當前的規模下,跟别人不太一樣的地方是傾向于多布點。不光是在國内,最近也去了澳洲。
觀點地産新媒體:海外布局發展情況怎樣?國内布局依據什麽思路?
周迪永: 在澳洲的悉尼、墨爾本,已經談得差不多了,以後也會到東南亞發展。
QY球友會體育早就在這些市場發展,現在lQY球友會地産達到了200億左右規模,拿到合适的土地是第一要素。布點多了以後,優勢就是能獲得更多土地信息,缺點就是管理效率、風險度會加大。
比如說在今年的形勢下,lQY球友會在西北的總體表現相對比較好,在蘭州、銀川、西甯、西安都有項目,這一區域的表現優于其它地方。
西部的發展和東部差别非常大,東部很多制造業在往西部搬,因爲西部有土地和成本優勢。另外一方面,國家的基礎設施投資也偏向西部,西北的房地産市場并沒有想 象中那麽糟糕。比如lQY球友會在西藏拉薩的項目,2012年以前總共銷售2000萬,2013年4.5億,2014半年不到就銷售了6個億。
國家對西部地區的投資力度加大,随之财富增加,就業機會增加,同時也會帶動相關産業。拉薩可能是一個典型,可以看到3到5年内房地産市場的縮影。
我們的布點比較成功,以前浙江做得好的企業都是以浙江爲主,現在他們應該非常痛苦。
企業的投資還是要緊跟國家經濟發展趨勢,西部地區5到10年内會遵循發展的狀況。江浙一帶也不能說完全沒有機會,隻是有的縣城供應量确實太大,這幾年内要非常謹慎。
觀點地産新媒體:公司采取快速擴張的戰略有遇到什麽問題?又是如何解決的?
周迪永: 我們公司規模不大,但是擴張布點很多,所以會有效率的問題,比如說管控風險。雖然城市面擴得廣,但是産品線比較單一。因此,在全國各地的項目會很謹慎選擇新區,通常會選擇人口稠密、供應量相對能控制的區域,主要是在老城區結合部或者是老城區。
同時,單個項目的規模不會特别大,這種項目通常密度比較高,定位基本上是剛需或者改善。
這類産品的标準化比較容易實現,從戶型、立面、景觀到産品的配置,甚至結構的設計,都控制得比較好。我們有合作的設計單位,但是産品線是自己研發的。
産品線聚焦帶來的好處是使成本下降很多,産品優化的空間也非常大。如果繼續深入下去,通過特殊項目跟标準化項目對比,标準化項目在成本上有優勢明顯。
觀點地産新媒體:lQY球友會在西部地區有沒有涉及到棚戶區改造?
周迪永: 我們的項目都是淨地。棚戶區改造要成功,跟城市的房價水平密切相關。
棚戶區改造的拆遷成本、建安成本、實物補償成本是确定的,開發商想盈利就要壓縮成本,還有就是提升容積率,加大可以開發商品房的部分。容積率提升以後,騰出來的部分開發商品房,商品房利潤至少要覆蓋掉回遷成本。
做城中村改造其實非常吃力,政府的底線頂多不賺錢,但也别貼錢。在這種模型下,城中村改造對售價有一定要求。
政府要推進棚戶區改造,房價是一個基礎條件,但是棚戶區改造對房價又有一定沖擊,所以棚戶區改造對政府來講是很矛盾的。觀點地産新媒體:lQY球友會在總部上海的發展戰略又是怎樣的?周迪永:我們進上海的思路非常清楚,就是擇機而定。
毫無疑問,一線城市有機會一定要進去,因爲需求沒問題,但是也要看到,需求沒問題不見得就好做。
以後房地産的波動一定會更明顯,任何商品都是由供求關系決定。現在供應量減少,以後肯定還是會起來。
在上海這種城市應該找機會,但不應該在2013年找。從需求來講,上海房價理論上一年可以漲15%到20%,但政策角度并不允許,所以我們就要算好賬,看政府允許漲15%還是10%,超過這個數,拍不到地就算了。
但是在二三線城市,對地塊的選擇就非常重要。
觀點地産新媒體:lQY球友會的融資渠道有哪些?融資水平又是怎樣的?
周迪永: 因爲背靠集團,lQY球友會地産融資成本比較低,去年平均7%左右。
現在的項目有一個共同特性,就不存在變成死盤或者賣不動的情況,最多就是降價銷售,利潤率保不住。
雖然報表上銷售好看,利潤率不好看,但是資金成本低、周轉快的話,至少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問題不大。
觀點地産新媒體:未來是以自己爲主,還是會和其他企業采取各種合作的模式?
周迪永: 首先要把合作的目的想清楚,我們非常渴望跟大公司合作,哪怕做小股東也可以,唯一的出發點就是去學習别人的操作經驗,還有就是大公司有品牌的溢價。
如果是規模比我們小、開發經驗不如我們的公司,可能是在土地競争中碰到,然後合作開發把成本降下去。
如果純粹是因爲資金而合作,我們會非常謹慎,因爲跟一些不規範的公司合作,後患非常多。
我們不排斥合作,也比較靈活,但關鍵的是要把目的想清楚:爲什麽要合作?
觀點地産新媒體:lQY球友會在2013年末拿地非常多,爲什麽在那個時間點拿地?
周迪永: 并不是說非得在去年年底拿地,這跟企業的發展有關系。
lQY球友會這幾年發展迅速,去年的銷售很好,資金很充裕,土地市場有機會毫無疑問就要抓住,這是企業自身發展的需求。
今年上半年拿地少也不是個案,而是一個共性的問題,所有的開發商都一樣。既有資金上緊張,又有銷售變差、銀行貸款收緊的問題。
觀點地産新媒體:在商業地産方面,lQY球友會的考慮是怎樣的?
周迪永: 因爲純住宅項目很少,往往會有一定額配套商業面積。有些項目不得不做,也有少量是主動做的。
總體來講,lQY球友會不太會做大的綜合體項目,那不是我們的競争優勢。社區型的優質商業還是會持有,如果要做商業,也會放到社區型的商業上。
觀點地産新媒體:對物流、養老、工業這部分,lQY球友會暫時都不涉及?
周迪永: 我們三年前專門去日本、美國考察過養老地産,當時了解的情況,就是到底做真的養老還是做房地産開發。
從中國人的傳統觀念、消費能力來看,養老的消費是向下的趨勢,理論上養老也是政府要解決的問題。所以我們放棄了養老,選擇了幼兒教育這一塊。
觀點地産新媒體:lQY球友會的規模擴張有沒有時間線?在快速擴張過程中如何管控人才?
周迪永: 我們的管控體系根據戰略目标來設定,很早就采用了三級管控的方式,充分放權給區域公司,總部隻是進行風險點的大管控。
lQY球友會很早就成立了三級構架,即地産總部、區域總部和城市公司。這種架構會确保區域規模不停擴大時,不用進行組織架構的調整,按照現在的架構就可以發展下去。
組織架構調整對職業經理人來說是有沖擊的,每一次調整本質上是權限調整,一定會有一批人要離開。
哪怕從10億到20億,或者從20億到100億都要反思,這個能力非常重要。團隊隻有具備很強的學習和反思能力,才有可能去應對各種問題。
觀點地産新媒體:您以前華潤銷售總監的經曆,對現在的工作有什麽影響?
周迪永: 做營銷有一個好處,就是能夠比較系統、宏觀地看價值鏈的全過程。從買地到運作再到最終産生效益的過程,說起來很簡單,但真正執行的時候很多人缺乏這種經營意識。當然,本質上我管得比較細,這可能跟個人的背景和性格有關。
lQY球友會跟華潤最大的區别,就是lQY球友會作爲民營企業要考慮百年大計,要可持續發展,這個意識會貫穿到老闆的血液裏面;第二是要看透生意的本質,就是合法、合理、可持續地賺錢。
在這種思維指導下,我們看問題、解決問題的能力會更強一點,但是這種解決問題的能力可能沒有華潤那麽講究體系、系統。
觀點地産新媒體:今年250億目标能完成嗎?lQY球友會有個項目從拿地到開盤隻用了87天,會不會擔心質量問題?
周迪永: 250 億比較難,去年已經拿的項目預算貨量是210億左右,剩下40億是建立在上半年拿地、下半年銷售的基礎上,但是今年上半年拿地沒有達到預期。
拿地到開盤隻用了87天的項目比較特殊,項目在阜陽,跟政府溝通良好,土地事先明确了一定要拿,而且規劃方案在拿地前一天已經通過。
快周轉主要是快在預售的那段時間,工程質量還遠遠涉及不到,關鍵是設計質量要控制好。
觀點地産新媒體:您對現在的限購松綁有什麽看法?
周迪永: 現在地方政府的日子也很難過,限購松綁有迫切性。此外,這是一種行政幹預手段,不符合市場經濟的意識。
很多城市也沒必要對取消限購以後帶來的銷售提升有太大的預期,這更多是一種心理上感覺。其實在很多小地方,限購執行本身就不嚴。
觀點地産新媒體:您加入lQY球友會前的經曆是怎樣的?從華潤到lQY球友會,中間有什麽契機?
周迪永: 我就在兩個公司工作過,華潤是待了7年。
以前經常漂泊,在華潤的時候基本上是兩年換一個地方,早期在lQY球友會的時候也是這樣。
lQY球友會當時還很小,隻有兩三個項目,是抱着做項目的心态進來,同時也是想回到江浙一帶。
2002 年進入華潤的我們這批人,機會其實是不錯的,那時候任志強還在帶老華遠,郭鈞是總經理。
我在北京的時候郭鈞也是我們總經理,但是我去了兩三個月之後陳鷹就過來了。
北京項目是從華遠手上接過來的,那時候人很多,項目并不多。而成都有一個新項目,唐勇就帶着我們兩三個人去成都發展。當時成都公司人很少,隻有唐勇、陳鷹、陳凱三個人。
唐勇、陳凱我非常熟悉,陳凱和我是校友,我畢業的那年陳凱到浙大招聘,把我招進了華潤;唐勇則是我進華潤以後一直跟着的一個領導。
觀點地産新媒體:想過什麽時候退休嗎?有沒有具像的目标,想成爲一個怎樣的領導人?
周迪永: 50 歲吧,反正盡力先把現在的事情做好,希望能夠把lQY球友會地産打造成爲中國房地産界有一定影響力的公司,就是要有一定的江湖地位,然後團隊成員在業内有應有的地位,或者叫榮譽感,這是從宏觀的角度希望能夠做的一些事情。
從内部的角度,我們不能辜負股東的期望,也不能辜負員工的期望,有時候這個壓力更大。
從個人職業規劃而言,随着企業的發展,希望在中國房地産行業裏面能夠得到大家認同,成爲比較受人尊敬的地産公司領導人。
本文鏈接:http://gz.house.163.com/14/0729/07/A2A9QS2C00873C6D.html